欢迎来到中国中医药网

哪种药物能清热解毒,外用治皮肤瘙痒?

来源:www.dgovi.com 2025-09-09

在中医学里,可以清热解毒且适用于外用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有多种。其中较为容易见到和成效显著的是黄柏、苦参与地肤子等。

黄柏:黄柏味苦性寒,归肝、肾、大肠经。它具备非常不错的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的效果,对于由湿热引起的皮肤病如湿疹、皮炎等有好的治疗用途。外用时可将黄柏煎汤或制成洗剂涂抹于患处。

苦参:苦参味极苦而性寒凉,主要功能为清热解毒、杀虫止痒。适用于各种因风热毒邪所致的皮肤瘙痒症如荨麻疹、湿疹等病症。可以将它研末调膏外敷或煎水熏洗患处。

地肤子:地肤子味辛性微温,归肺、膀胱经,具备祛风除湿、利尿通淋有哪些用途,同时也能清热解毒止痒。对于风湿热邪引起的皮肤瘙痒有非常不错的缓解用途。用时可将地肤子煎汤外洗或者与其他药物配伍制成药膏局部应用。

以上三种药物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皮肤疾病,并且疗效确切靠谱。但应该注意的是,在具体用过程中应依据个人体质及病情特征选择适合的药物和剂型,必要时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。除此之外,对于过敏性体质病人与孕妇等特殊人群,则需要小心使用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。

相关文章推荐

09

09

预防癫狂复发的重点手段是什么?

预防癫狂(在现代医学中一般指精神疾病,如躁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)复发的重点手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:第一,药物治疗是控制病情和预防复发的基础。病人应严格根据大夫的指导服用抗精神病药物,不可随便增减剂量或者停止服药。按期到医院复查,依据病情调整

09

09

肺炎在中医学中是何种病症范畴?

肺炎在中医学中主要归是“肺痈”、“风温”、“咳嗽”等病证的范畴。具体分类需要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来确定。第一,假如病人表现为发热、咳吐腥臭黄痰或脓血痰、胸痛等症状,则可能被诊断为“肺痈”。《金匮要略》中对肺痈的描述较为详细,觉得其病因多由外感

09

09

怎么样辨证分型?

在中医学中,辨证分型是依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征,结合舌象、脉象等多方面的信息,来判断疾病所属的种类。这一过程对于拟定适当的治疗策略至关要紧。中医觉得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,与自然环境密切有关,因此,在辨证时除去关注局部病变外,还要考虑全身情况及

09

09

中医怎么样辨证治疗癫狂?

在中医学里,癫狂是精神疾病范畴,主要表现为情绪异常、行为失去控制等症状。依据《黄帝内经》等经典文献记载,中医觉得癫狂的病因病机多与心肝两脏功能失调有关,如情志不遂致使气郁化火、痰火上扰清窍;或因长期忧思伤脾,生湿聚痰,蒙蔽心神。治疗时需辨证

09

09

常用治疗办法?

在中医学范围,常见的治疗办法多种多样,它们基于中医理论体系,如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腑经络理论等。这类办法旨在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,促进机体自我修复能力,最后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。以下是几种容易见到的中医治疗办法:1.中药疗法: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中医

09

09

中医怎么样看待情志原因对寿命的影响?

在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体系里,情志原因(即情绪和心理状况)对个体健康及寿命有着关键的影响。中医觉得人的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密切有关,不一样的情绪波动可以致使相应脏腑的功能失调,进而引发各种疾病。依据《黄帝内经》等经典文献记载,人的七情——喜、怒、

09

09

身体沉重感在中医中一般提示什么?

在中医诊断学中,身体沉重感是一个关键的症状表现,它可以反映人体内部的多种病理状况。依据中医理论,身体沉重感主要与湿邪、脾虚、气滞等原因有关。1.湿邪:湿为阴邪,其性重浊粘腻,易阻遏气机,损伤阳气。当湿邪侵袭人体时,常会致使肢体沉重无力,好

09

09

五味包含哪五种味道,各有哪些用途?

在中医学理论中,五味指的是酸、苦、甘(甜)、辛(辣)和咸这五种基本味道。每一种味道都与人体的特定脏腑功能及健康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,并具备不一样的用途。1.酸味:主要入肝胆,能收敛固涩,能够帮助增强肝脏的功能,促进消化液分泌,对于止汗、止泻

09

08

脑脊液外观变化的临床意义?

脑脊液(CerebrospinalFluid,CSF)是包围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,其外观变化可以反映多种疾病状况。在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临床实践中,知道脑脊液外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是尤为重要的。1.清亮透明:正常的脑脊液

09

08

问诊时,怎么分辨头痛的性质和部位?

在中医诊断学中,问诊是知道病人病情的要紧方法之一。对于头痛这一症状,通过详细的问诊可以初步判断头痛的性质和部位,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。第一,在判断头痛的性质方面,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:疼痛的感觉、因素、持续时间与随着的症状等。1.疼痛感觉: